本站訊?2025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兩山”理念20周年。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安吉余村考察時首次闡發這一科學論斷,深刻揭示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是打通“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路徑的制度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多次強調“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近年來,生態環保公司致力于深入挖掘生態資源富集地區蘊含的豐富生態價值,積極探索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鄉村振興新路徑。從生態機制、生態安全、生態經濟、生態文化多渠道著手,保護了綠水青山、轉成了金山銀山,探索出“兩山”轉化新機制、新模式,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充分彰顯中國南水北調集團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的使命擔當與示范引領作用。
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簽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良好生態本身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024年,生態環保公司聚焦山西省陵川縣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在陵川縣率先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技術、遙感與地理信息技術,系統反映各類生態資源數量、質量、分布、價格、權屬等信息,編制了陵川縣生態產品清單,核算陵川縣2023年綠色GDP—生態產品總值(GEP)為253.54億元。通過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底層核心數據,繪制區域“生態圖譜”,科學衡量綠水青山價值,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簽,助力陵川縣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激勵優質生態產品持續有效供給。
同時,生態環保公司著眼于挖掘陵川縣這一重點生態功能區蘊含的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價值,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產業謀劃、碳匯開發、品牌打造等一系列工作,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將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生態產品轉化為農民致富的生態產業,以生態價值轉換釋放鄉村振興新潛能,因地制宜實現生態產品的價值增值,實現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形成“生態保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綠色發展—共同富裕”的“綠色閉環”,切實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釋放生態紅利,逐步探索出一條百姓富與生態美相統一的鄉村生態振興之路。
推進林業碳匯開發交易,變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
2025年,生態環保公司在陵川縣積極開展林業碳匯開發項目。在項目開發前,對當地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狀況以及市場需求進行深入調研,研究制定契合當地實際的項目方案,重點開發造林碳匯、謀劃儲備森林經營碳匯項目。通過碳匯開發推進生態價值轉化,直接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所獲得的經濟效益按照碳匯開發需要,再反哺到林草保護建設工程中,從而形成“生態建設—碳匯開發—效益轉化—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索出一套符合陵川縣實際的碳匯發展模式,將陵川縣打造成為碳匯開發交易、綠色富民產業發展的典范。
推動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交易,小流域從“治水土”到“賣風景”轉變
建立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任務,是水土保持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2025年,生態環保公司實施陵川縣六泉小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項目,通過開展小流域治理前后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與價值評估,將六泉小流域10年經營權進行轉讓,六泉小流域的生態價值通過市場化交易實現了“真金白銀”的變現。同時,將溢價收益反哺治理,部分交易款定向投入流域生態管護,打造“治理-增值-反哺”閉環。通過陵川縣六泉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交易項目的實施,讓“無價”的生態資源有了“價格標簽”,讓“保護者受益”從理念變為現實,在陵川大地繪就出一幅以生態文明為底色的時光畫卷。
未來,生態環保公司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為抓手,積極踐行“兩山”理論,通過科技創新、產業融合與制度創新的協同賦能,帶動農村地區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發揮生態優勢就地就近致富,形成良性發展機制,實現“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向“一方水土富一方人”轉變。
作者:侯亦馨 責編:姚葳